|
新聞詳情
企業壯大 鄉村和美 農民富足-萬企興萬村 共繪九江新畫卷發表時間:2025-06-02 09:58 企業壯大 鄉村和美 農民富足-萬企興萬村 共繪九江新畫卷 本報記者 商 樂 529家民營企業踴躍參與,244個“興村”項目落地生根,投資經營類項目金額高達43.9億元,公益捐贈類項目捐款捐物總額達6.1億元……自2021年啟動“萬企興萬村”行動以來,我市立足農業農村發展實際,著眼民營企業特色優勢,團結帶領廣大民營企業勇擔社會責任,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走出了一條村企雙興共榮的鄉村振興路,交出了一份“企業發展 鄉村振興 農民增收”的亮麗成績單。 村企攜手 激活鄉村新動能 萬企來,萬村興。 在廬山市華林鎮共同村,江西廬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打造的廬康中藥谷產業園,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更入選了2024年全省“萬企興萬村”行動項目類優秀案例。 “圍繞‘中醫藥+教育’,我們打造了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推出了科普、研學、體驗等課程,吸引了眾多周邊游客,帶動了村民就業,促進了共同村經濟發展和企業增收,實現村企共贏。”廬康中藥谷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說道。走進廬康中藥谷產業園,一派繁榮景象。該產業園占地面積1000多畝,按照“一園五區”,即中草藥育苗基地、種植示范基地、教研區、旅游康養區、中藥膳食區布局,打造中醫藥+溫泉、研學、康養、旅游、膳食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使中醫藥文化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村企共贏”之路。 該公司還積極配合鄉鎮開展稻藥輪作改革試點工作,建設4500平方米中藥材加工倉儲中心,流轉土地2000余畝,創新推出“一季稻+夏枯草”種植模式,實現一田雙收;與高校合作組建“博士服務站”,搭建大數據平臺,提升畝產和市場價值;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產業分紅”三大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以土地資源、產業資金、人力服務等形式入股,帶動198戶群眾增收;與廣藥集團達成銷售合作協議,項目收益按照“廠房固定租金+收益比例”的模式進行分紅,實現村集體創收34萬元、企業營收800萬元,真正實現了村企雙贏。 像廬康農業這樣以產業帶動鄉村發展的企業在九江還有很多。2022年10月,當時的武寧縣浙江商會會長袁學松,響應“萬企興萬村”行動,投入5000余萬元成立武寧西海農業開發公司及袁仕油茶山莊、油茶榨油廠,吸引斜攤村40余戶入股,帶動村民每年增收3000元~10000元。九江禮淶農業集團建設多家鄉村振興示范園,通過流轉農村土地讓農民參與分紅,其建設的電商產業園已建成村級電商網點95家,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累計安置就業500人,帶動2000農戶共同發展。2023年,禮萊農業在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中部片區交流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 江西蝦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永修縣投資10億元傾力打造中國·稻蝦鄉里產業示范基地,帶動該縣返鄉創業者、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殘疾人員等近萬人就(創)業,其項目所在的三角鄉村集體收入突破15萬元,其中樹下村、紅旗村村集體收入突破100萬元……這些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產業為紐帶,將鄉村資源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企業出資幫農的故事也在九江大地不斷上演。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在湖口縣城山鎮投入200萬元,助力湖口縣東莊鄉團墩村建設水產養殖、蔬菜種植、優質水稻種植項目;九江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口縣大垅鄉馬步村投入50萬元建設蔬菜大棚;常宇化工投資20萬元,幫助彭澤縣黃嶺鄉芳湖村發展壯大現有的臍橙產業……這些資金如同“及時雨”,為部分村集體解決了“有資源沒有資金、有想法沒有辦法”的問題,讓鄉村發展更有底氣。 民生為本 提升幸福新高度 “萬企興萬村”不僅要讓鄉村富起來,更要讓村民的生活美起來、幸福起來。 在修水縣上杭鄉棋盤村,一座“一老一小”幸福院成為村民們的溫馨家園。這座幸福院的建成,離不開九江市福建商會的愛心助力。2024年,九江市福建商會捐資10萬元,為棋盤村建設“一老一小”幸福院,內設棋牌室、圖書館、青鳥課堂、檔案室、人大聯絡站等設施。自建成以來,這里熱鬧非凡,慶“重陽”、鄉村治理宣傳、跨年聯歡、書香潤上杭墨韻啟新程、元宵鬧花燈等一系列活動輪番上演,豐富了老人和小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村民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 近年來,我市眾多企業和商會在全市“萬企興萬村”行動號召下,積極投身于民生幫扶事業。湖口縣富達公司和天賜高新材料分別設立500萬元和100萬元的公益基金;永修縣華大工程有限公司每年投入2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今年春節期間,市直屬商協會和各企業開展送溫暖活動,捐款捐物達120余萬元……這些愛心行動溫暖著每一位村民的心,也為鄉村發展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就業幫扶同樣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環。行動開展以來,我市企業已為2萬余名務工人員解決就業問題。其中,修水縣大椿鄉大椿茶廠帶動2600余人就業,何市鎮雅佳沁香茶業有限公司提供500余個就業崗位;彭澤縣凱瑞利用村集體“小喇叭”宣傳招工政策,組織農民到企業務工,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消費幫扶同樣成效顯著。九江聯盛集團與各縣(市、區)開展農商對接戰略合作,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共青城市蘇家垱商會將蘇家垱龍蝦、老母雞湯等進行整合包裝,讓鄉村美味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民企“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有效解決農副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村企共贏共振。 機制創新 探索幫扶新路徑 政策搭臺,企業唱戲,村企共贏。 自“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以來,我市精心部署,廣泛動員,市級層面安排81家會員企業與94個村進行結對幫扶,全市已有529家民營企業與重點幫扶村對接,實現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對接工作全覆蓋。作為連接企業與鄉村的重要紐帶,市屬25家商會、74家鄉鎮(街道)商會也紛紛投身其中,在行動中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其中,九江市福建商會情系鄉村文化,送圖書下鄉,為鄉村孩子打開知識之窗,打造充滿書香的“鄉村書屋”;九江市南昌商會聚焦村民生活需求,在幫扶村建立“愛心超市”,讓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溫暖與關懷。 為了進一步給村企合作搭建堅實橋梁,我市不斷探索機制幫扶“新路子”。2024年,我市召開全市“萬企興萬村”行動推進會,搭建“市領導+商會+鄉村振興點”平臺,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九江市福建商會與修水縣上杭鄉棋盤村簽約6000萬元的油茶種植項目,并向棋盤村捐贈10萬元支持“一老一小”幸福院項目建設;九江市安徽商會先后兩次深入彭澤縣大港村調研產業幫扶項目;北京九江企業商會先后深入永修縣、德安縣結對幫扶村走訪調研,與九江經開區簽約投資15億元合力打造“和諧雙塔·幸福鄉村”項目。華林特鋼、善水科技被省工商聯評為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并編入《江西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市11家企業被評為“2024年江西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領先企業”。 從廬康中藥谷的“一園五區”到油茶林里的“搖錢樹”,從幸福院里的歡聲笑語到車間廠房的忙碌身影,九江大地的每個角落都跳動著村企共榮的脈搏。隨著“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持續深化,九江這片紅土地上,未來將涌現更多“企業壯大、鄉村和美、農民富足”的生動樣本,讓產業興旺的“引擎”更強勁,讓生態宜居的“畫卷”更絢麗,讓鄉風文明的“新風”更勁吹。
文章分類:
集團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