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春潮拍岸千帆競 ——柴桑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表時間:2018-05-09 08:30 胡世鵬 張金玲 本報記者 練 煉 2017年以來,九江市柴桑區干部群眾緊緊圍繞“全力決戰工業,傾力改善民生,著力創建‘五城',建設強盛新區"發展思路,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一大批工業、城建、民生和農業項目紛紛簽約開工或竣工投產,可謂高潮迭起,亮點紛呈。 項目建設,推動工業騰飛 招商引資“頭號工程"、重大項目落實“五環鏈接"機制、重點企業“一企一管"……去年以來,柴桑區深入落實“新工業十年行動",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項目落實,屢出“新招"決戰工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該區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頭號工程",不斷加快“走出去、引進來"步伐,緊盯目標任務,突出招大引強,強化領導帶頭招商,組建招商組團23個,聘請經濟發展顧問10名,扎實開展“重大項目落實年"活動,“周協調、月調度、季推進、半年督查、年度總結"的“五環鏈接"落實機制落到實處,重大項目建設取得實效。同時,狠抓工作落實,重點企業“一企一管",深入開展“降成本優環境"“政企茶敘會"等活動,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每周五或周六對全區重點項目進行督查調度,現場辦公。在全區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建設進度突飛猛進,一路高歌。全年引進2000萬元以上項目147個,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億元以上新工業項目43個,位列全市第一。 項目集聚,助力城市發展 1月16日,長1022米、雙向6車道的賽城湖跨湖大橋全線通車。這座南通城門鄉、北連城西港區的大橋貫通后,整個賽城湖新區的4條環湖通道全部打通,形成了完整的賽城湖環線。 去年以來,該區積極策應“八賽聯接、九沙聯體"戰略部署,將賽城湖新區和高鐵新區作為五大組團重點建設項目發展核心,按照“兩年拉開框架、五年初步形成、十年基本建成"目標,全面完成了高鐵新區瑞九鐵路Ⅰ類變更工程項目征地工作,啟動實施了高鐵樞紐項目融資、高鐵片區棚戶區改造、市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場搬遷等工作,加快啟動實施高鐵大道、縱一路、水系改造等12個重大項目。隨著12個重大基礎設施及公建項目的實施,吸引了許多企業搶灘入駐。 該區在推動新城區建設的同時,加大老城區改造力度,全面提高城市規建管水平。“一河兩岸"改造提升、市第四自來水廠直供管網建設、廬山東路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推進,江州財富廣場城市綜合體基本建成,城區污水管網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此外,以“五城同創"工作為抓手,重點對鐵路公路沿線、城區主次干道、邊街小巷、農村集鎮環境進行全面清理整治,拆除各類違章建筑約17萬平方米,清運垃圾雜物1萬余噸,栽種綠化植物逾20萬株,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項目推進,助力產業延伸 禮淶電商產業園是柴桑區近幾年發展的“新星",該企業建有五大平臺,集農產品實時監測種植、可視化加工、文化展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于一體,現已入駐企業23家,建成村級電商網點41家。 在柴桑區沙城工業園,說起“來"字號企業,許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博萊、仙客來、禮淶、鑫萬來、好味來、美芝來等企業,是柴桑區圍繞沙城工業園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綠色食品延伸拓展產業鏈的成功示范。近年來,該區以“產業為基礎,園區為依托,企業為載體,項目為支撐"的發展模式,依托工業園區農業產業項目,引導處于農業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農業經營主體,向上延伸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向下延伸建設基地帶動農戶,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實現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銷售的有效連接,達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區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6家,全年銷售收入超過80億元。
文章分類:
業內動態
|